公众登录

神经外科

显微外科与微创介入治疗并重

樊明新 神经外科主任

擅长颅脑外伤、颅内和椎管内肿瘤及各类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

从医生涯中已成功完成逾2000例显微外科手术

(0991) 366 4092

垂体腺瘤

2014年3月30日 10:40 来源: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
 

【概述】

垂体腺瘤,简称垂体瘤,是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种肿瘤,主要起源于垂体腺的前叶(腺垂体),而起源于神经垂体的病人罕见。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%,30~40岁多见,男女均等,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居颅内肿瘤的第三位。垂体腺瘤此类肿瘤有多种分类方法,通常将垂体瘤分为两类:功能性(或分泌性)和非功能性(内分泌不活跃,不分泌或分泌产物如促性腺激素不引起内分泌学症状)。垂体微腺瘤是指肿瘤直径<1cm的垂体瘤。肿瘤直径>1cm的称为大腺瘤。其它分类方法还包括:根据内分泌功能(通过免疫染色)、常规病理染色的光学显微镜下表现及电子显微镜表现分类等。

体积小时一般呈灰白色或灰红色,实质性,与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界明显;肿瘤长大后,往往将正常垂体组织挤向一旁,使之萎缩。


【病理学分类】

(一)根据垂体瘤的光学显微镜表现

按发生率递减排列: 

1、厌色性:最常见。最初认为是“非功能性的”,实际上可产生泌乳素、GH或TSH。

2、嗜酸性:分泌PRL、TSH、或GH(儿童巨人症或成人肢端肥大)。

3、嗜碱性:分泌LH、FSH、β-促脂素或ACTH(Cushing’s病)。

4、混合性。

这是一种较早的分类方法,这种方法作用有限。使用新方法(电镜、免疫组化、放射-免疫分析等)后,发现许多原先认为的无功能性肿瘤具备分泌激素潜能。

(二)根据垂体瘤的分泌产物的分类法

1、功能性垂体腺瘤:具有活跃的分泌功能,根据分泌产物可分为: 

⑴ GH型垂体腺瘤;

⑵ PRL型垂体腺瘤;

⑶ ACTH型垂体腺瘤;

⑷ TSH型垂体腺瘤。

约有70%的垂体瘤分泌1或2种激素,在血浆中可测出,并且产生特定的临床综合征。

2.非功能性垂体腺瘤:内分泌功能不活跃,或分泌产物不产生明显的内分泌学症状。

⑴ 空细胞腺瘤;

⑵ 大嗜酸粒细胞瘤;

⑶ 促性腺激素腺瘤;

⑷ 静止的促皮质激素腺瘤;

⑸ 糖蛋白分泌性腺瘤;

其中,前两种类型占内分泌功能不活跃的肿瘤的大多数。


【症状体征】

垂体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,根据产生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:

1、垂体瘤的占位效应

通常见于非功能性肿瘤。功能性肿瘤中,泌乳素瘤是最有可能长大到足以引起占位效应(ACTH腺瘤的可能性最小)。

⑴ 头痛 多数无分泌功能的腺瘤可有头痛的主诉,早期系肿瘤向上发展牵拉鞍隔所致,当肿瘤穿破鞍隔后症状减轻或消失。而GH型腺瘤则头痛症状明显而持久、部位不固定。

⑵ 视交叉 当肿瘤将鞍隔顶起,或穿破鞍隔向鞍上生长时,可压迫视交叉而产生视力及视野改变,典型的表现为双颞侧偏盲(不一致),还可导致视力下降。

⑶ 体腺 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垂体功能低下。

A.甲状腺功能低下:怕冷、粘液性水肿、毛发粗;

B.肾上腺功能低下:体位性低血压,易疲倦;

C.性腺功能低下:停经(女性),无性欲、不孕;

D.尿崩症:非常少见(寻找其他病因,包括下丘脑垂体瘤,鞍上生殖细胞瘤);

E.高泌乳素血症:PRL受下丘脑抑制,垂体柄受压可使部分抑制作用消失。

⑷ 海绵窦

A.颅神经受压(III、IV、V1、V2、VI):眼睑下垂,面部疼痛、复视等;

B.海绵窦堵塞:突眼、结膜水肿等;

C.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:可致轻度狭窄,但完全堵塞罕见。

2.垂体瘤的内分泌学表现

多数功能性垂体瘤分泌下列激素之一:

⑴ 泌乳素(PRL):最常见的内分泌腺瘤,导致女性病人停经-泌乳综合征(Forbes-Albright综合征)男性病人阳痿及无生育功能,以及骨质丢失。

⑵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(ACTH):又称促皮质激素,即Cushing’s病,ACTH升高可导致:

A.内源性高皮质激素血症(Cushing’s病,见后)

B.Nelson’s综合征:Cushing’s病行肾上腺切除的病人中有10%~30%出现色素沉积过多(通过促黑色素激素(MSH)与ACTH之间交叉反应)。

⑶ 生长激素(GH):导致成人肢端肥大,表现为手、足增大,脚后跟增厚、前额隆起、巨舌、高血压、软组织肿胀、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、使人衰弱的头痛、出汗过多(尤其是手掌)及关节痛:25%的肢端肥大病人出现甲状腺肿,但化验检查正常。儿童(在骨骺闭合前)GH水平的升高可导致巨人症而不是肢端肥大。

极少垂体腺瘤可分泌: 

⑷ 促甲状腺素(TSH):导致甲状腺毒症。

⑸ 促性腺激素(LH/FSH):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。



Cushing’s综合征

由高皮质激素血症引起的一系列改变。最常见的原因为医源性(使用外源性激素)。内源性高皮质激素血症的可能原因下表。为确定Cushing’s综合征的病因,可行地塞米松抑制实验。非医源性Cushing’s综合征在肢端肥大的病人中常见,发生率约为25%。

内源性高皮质激素血症的原因

病变部位

分泌产物

%

ACTH水平

垂体瘤(CS)

ACTH

60-80%

轻度升高*

异位ACTH分泌(肺、胰腺肿瘤等)

ACTH +

1-10%

非常高

肾上腺(瘤或癌)

皮质醇

10-20%

下丘脑或异位CRH分泌导致垂体促皮质激素↑

CRH

少见

升高


* ACTH可正常或轻度升高;高皮质醇血症而ACTH正常视为不成比例的升高

+恶液质常伴恶性肿瘤分泌的异位ACTH


Cushing’s综合征临床表现: 

⑴ 体重增加

A.约出现于50%的病人;

B.50%为向心性脂肪沉积:躯干、胸段脊突上部(“水牛”背)、锁骨上脂肪垫、颈部、“垂肉瘤”(上胸骨脂肪)、过分圆的脸(满月脸)及瘦长的四肢;

⑵ 高血压;

⑶ 淤癍和紫色细沟,尤其在侧腹部、胸部及下腹部;

⑷ 高血糖:糖尿病或糖耐受不良;

⑸ 女性停经,男性阳痿,性欲降低;

⑹ 碱中毒性低钾血症;

⑺ 皮肤、粘膜色素沉着过度:仅见于ACTH升高的病人(由MSH与ACTH的交叉反应引起),如Cushing’s病或异位ACTH分泌;

⑻ 皮肤萎缩、薄纸样改变,易青紫,伤口愈合差;

⑼ 心理:情绪低落、不稳定和精神障碍;

⑽ 骨质疏松;

⑾ 非特异性肌肉萎缩,抱怨易疲倦;

⑿ 其他肾上腺激素升高:雄激素可致多毛症和粉刺。


Cushing’s病

由ACTH分泌性垂体瘤引起。半数以上出现症状时直径<5mm,在CT或MRI片上很难发现。多为嗜碱性染色,有些(尤其是大型肿瘤)为厌色性。只有约10%的肿瘤达到足于引起占位效应,可使蝶鞍扩大、视野缺损、颅神经受累、垂体功能减退。

细胞含有促鸦片成黑皮质激素(POMC),该激素包含了ACTH、α-MSH、β-促脂素、β-内啡肽及蛋氨酸-脑啡肽等的氨基酸序列,是他们的前体分子。





给我一份信任 ,还您一颗健康愉快的心

©2014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官网 新ICP备16003837号